天津圣安医院急救“窝棚哥”
我院开通网络预约服务服务
拨打电话:022-24415278
2017年5月,天津圣安医院接到求助电话,南开区待拆迁的一处老式社区内住着一个疑似精神病患者,他躲在纸板泡沫临时搭建的窝棚内,蓬头垢面、全身赤裸、长发披肩、四肢着地爬行、用手抓饭吃,远远便能闻见其恶臭扑鼻。
当救助团队赶到时,看到了一米多高的窝棚,破被子、烂棉花堆了满地,湿透脏透的纸夹子周围是蹿来蹿去蟑螂和老鼠,其中一男子正用满是黑渍的手不停地将地上的食物塞入口中。
天津圣安医院的医生们当即分成两队,一队留在原地想办法接近窝棚中的男子并与之交流,另一队在好心人的指引下前往“窝棚哥”的母亲家问明详细情况。
原来,“窝棚哥”姓李,老楼拆迁前和自己的母亲、弟弟一起生活,拆迁后,举家搬到了隔壁小区,然而小李开始频繁地回到老楼,甚至住在待拆的楼道里,年迈的母亲屡屡劝阻,可他仿佛着魔一般认准了老楼,母亲无奈,只好在去年冬天来临之前,为儿子搭建了一个可以取暖的窝棚,至此,小李开始了“窝棚哥”的人生。
天津圣安医院李诚主任听着小李母亲的讲述,初步断定小李患有精神分裂。然而罹患精神分裂一般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,像小李一样病情重到要住在那样的窝棚里,显然不是一日而就。于是,李诚主任面对这个憔悴的母亲,斟酌着从专业的角度问了几个问题:
1、小李儿时的生活环境怎样?是否曾出现过一些异常的举动?
2、是否有什么突发事件导致了小李的病发?
3、小李曾经有没有接受过相应的治疗或服用过什么药?
4、小李的父亲可有病史或异常行为?
小李的母亲通过李诚主任的问题,一 一梳理着凌乱的思绪。
其实,小李从8、9岁时就已经开始异于正常的小孩子了,他反复洗手、反复穿脱衣服、反复走一段不长的路、不爱与人交谈、时常喃喃自语…起初小李的母亲认为孩子有心事、总是安定不下来,她向小李询问过原因,但小李避而不谈,她也就没再追问。
偶有一次,小李从外面回来,说自己被人打了,拉着母亲要去找打他的人。自那以后,小李更加自闭,并时常生闷气,用黑色的水笔在家里的白墙上画下各种混乱的标记。后来,小李的母亲带他去过医院,吃了医院开的药,小李有所缓解,于是家人便擅自给他停了药,可随着年龄的增长,小李不再配合就医,就连母亲要给他收拾穿衣,他都会动手打人,甚至有将母亲打伤打倒的情况发生。
而小李的父亲已于2015年去世,回想起来,其父也有反复洗手、喃喃自语等症状,性格敏感多疑,时常因小李的母亲与男性多说一句话就怀疑妻子出轨,并大打出手。这样的家庭环境,无疑给年幼的小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身心创伤。
李诚主任表示:反复洗手、喃喃自语、敏感多疑、嫉妒妄想,都是精神分裂的症状之一,有些人发病早、有些人发病晚,小李的父亲虽在世时仅表现为人格的偏执,但不能说没有埋下精神分裂的种子。老百姓对于精神疾病的了解并不普及,这就导致了一些症状隐患无法引起重视,那么原本能够早发现早治疗的病情也随着时间的推迟而恶化了。
详细了解了小李的情况,李诚主任带队返回窝棚,此时留守的一队已经取得小李的信任,当李诚主任再次劝导小李离开窝棚时,小李的反应已经不像一开始那么激烈。终于,在民警的帮助下,小李离开了窝棚,可是此时医生们又发现了其他异常:小李的下肢关节已经变形,只能用双手双脚同时着地爬行移动。这无疑给救助治疗又增添了难度,医生们驱车带着小李回到天津圣安医院,一路上,李诚主任对其不停安抚。
到院,由徐志刚主任为他做了全面的检查,报告结果确诊:小李患有精神分裂,他身体的各项功能都处于衰退阶段,而行为认知能力几乎丧失。
天津圣安医院的医生们经开会研究,对小李进行了24小时重点监护治疗,并分派专人来打理他的行动坐卧和生活起居。十天后,小李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,医生们为他剃掉了脏乱的头发、换上了洁净的病号服,一切宛如新生。
此时的小李已经能简单和人交流,会回答自己喜欢吃什么、口渴时能要求喝水。只是他无论坐着还是躺着,双腿始终蜷缩在胸前,医生一次次为他按摩膝关节,并安抚他“不怕、不怕”。从练习起床开始,到站立,再到下床走动复健,医生们为他费劲了心思。除了腿部治疗,小李还在接受印象恢复治疗,力求帮助他达到生活自理的水平。
官方呼吁:精神疾病应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,如果小李儿时的异常状态能够得到家人的重视、首次就医后能坚持服药,就不会导致今天的严重局面。
天津圣安医院医生表示:小李的爱心救助会持续很长时间,从改善他后天的生活环境开始,通过药物、心理、行为等方面足剂量足疗程的治疗,让小李终能够融入社会自食其力。